分院承担的5项市重点项目全部顺利通过验收
11月16日,绍兴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市重点科研项目、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验收会,分院承担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验布机研制”、“高性能仿钢纤维及关键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常温填充法长效缓释香型聚酯纤维开发”、“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等4项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和鉴定,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以上;同时2011年度纺织产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专家组在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关于项目工作报告与技术总结报告后,察看了样品,审阅了产品的检测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经费审计等相关资料,一致认为: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验布机研制”项目对Cameralink接口模块、FPGA模块、DSP模块、疵点算法的适应性、有效性和鲁棒性等展开研究。集成了Cameralink接口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FPGA强大的逻辑控制能力、DSP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算法的有效检测能力,实现了坯布疵点在线检测的基本要求,研制出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验布机实验机一台,实现了在检验速度不低于30米/分的条件下,疵点检出率、疵点检出的吻合度90%以上的质量指标。项目在基于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DSP+FPGA)+通用PC的硬件架构;采用高精度的线阵CCD摄像机和Cameralink的传输方式以及高性能的C6455 DSP芯片提高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能力;采用AR谱模型提取方法;基于自适应学习和稀疏矩阵表达的机织物瑕疵检测算法等方面有创新。在同类产品中,该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
“高性能仿钢纤维及关键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对聚丙烯原料的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纤维表面粗糙度的处理,研制出具有强度及模量高、分散力好、与水泥基体粘结力强的仿钢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公路路面、桥梁面层及一些环境恶劣工程代替钢纤维或钢丝网,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韧性,抵抗温度应力。项目在聚丙烯改性及纤维表面处理上具有创新,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常温填充法长效缓释香型聚酯纤维开发” 项目以氧化锆为成孔剂,通过成孔剂添加方式、改性聚酯合成工艺、纺丝工艺等研究,制得具有易碱溶特性的中孔微孔聚酯短纤维;采用碱处理开孔工艺,使纤维的微孔与中空空腔连通,改善了纤维浸渍处理后香精的保留和香味的持久性。项目在纤维开孔、香型填充液复配工艺方面有创新。工艺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
“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项目针对光致变色材料易受温度、光照、pH值和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产品劣变,耐疲劳性差等长期困扰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运用原位聚合法,筛选不同材料和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建立了微胶囊和应用面料的评价体系,最终合成出了耐光、耐高温、耐久型的光致变色微胶囊产品。该技术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纺织产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项目集聚了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纺织品创新技术方面积累的人才、科研成果、仪器设备等资源,充实、完善了行业科研环境条件及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以及对外开展科技服务优势的纺织产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具备为绍兴乃至周边地区的纺织企业提供开放实验室、检测、检验、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等服务的功能。
专家组认为,此次通过验收鉴定的四个市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水平高、应用前景好,希望分院能够对各项目做进一步的拓展性研究,以提高其应用领域。同时希望分院能充分发挥绍兴纺织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推动周边纺织印染企业的发展,为绍兴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