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植物染科普系列之一:植物染色非遗技艺传承人黄荣华讲植物染的前世今生

       当下,人们愈发崇尚自然、简单的慢生活,对于自带绿色、环保属性的纺织服装产品也更加青睐。“植物染”作为赋予织物这些特性的一种染色工艺,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砍柴、种地、采摘、生活、做饭成为令人向往的生活。不仅会种田、做饭,还能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中国网红李子柒因为淳朴且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走红,拥有了700多万粉丝。也正是因为她的传播,很多人说真没想到葡萄皮居然可以用来给服装染色。其实何止是葡萄皮,春日里的绿叶、夏日里的百花、秋季的各种水果,都能染出绚烂的颜色,这就是植物染,一种有着数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传统染色技艺。虽然不如化学染料上色方便、快捷,但同时也避免了化学染料对身体健康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植物染不应该被遗忘,值得被每个人认识,它带给每一件纺织品的古朴与雅致感是独有的。”中国植物染色非遗技艺传承人黄荣华如是说道。因为长期与染料接触,他的指甲已经被染成了蓝色,这是属于植物染匠人独有的标记。黄荣华从5岁时跟着舅舅学,那时是为了给风筝的尾翼染色,仅把植物染当作游戏。后来当他意识到,这项“游戏”中的手艺再没人接手可能真的要失传了,他便踏上了寂寞的植物染之旅,这条路一走就是30年。21天可以培养出一个兴趣,但不能滋养出一项毕生的事业,黄荣华坚持30年深耕植物染,才敢接受来自他人的一声称呼:匠人。2013年10月29日,湖北省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单,植物染色技艺名列其中,黄荣华的努力换来了成效。30年来,黄荣华走遍各大院校,培训了一批批的植物染爱好者,将植物染技艺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每一个渴望了解它的人。

 

源于中国的植物染

       据黄荣华对古籍的研究发现,有关植物染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周朝,当时已经有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1860年以前,中国所有的衣物都是用植物染色。云锦、蜀锦、宋锦以及所有名绣,其斑斓图案全部出自天然染料。

       不过黄荣华翻遍古籍,发现古人对植物染的记载不超过万余字,更没有一本专门讲植物染色的书。“‘植物染’才是正宗的中国古代人对这项技艺的叫法”,他不厌其烦地解释道。从古至今,中国一直使用“植物染”这个名称命名这项工艺,“草木染、天然染色”的称法都是外国人从中国学习后翻译过来的,“草木染”是日本人在上世纪20年代命名的,“天然染色”是欧洲人的称法。

       早在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用矿物质颜料染成红色的石制项链。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毯。古籍文献中亦有记录,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雪宦绣谱》将传统绣线的颜色归为青、黄、红、黑、白、绿、赭、紫、葱9类,又按深浅分成745种颜色。可见植物染技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很成熟了。

 

《红楼梦》里的色彩

       在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时候,黄荣华发现更多的色彩在《红楼梦》里,《红楼梦》中频繁出现服饰及其用料、纹样、色彩等的描述,可以判断这些服装色彩均是天然染色。其品种的繁多、色彩样式的丰富多彩,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服饰大观园。

       但是无论多么优美详细的文字描写,没有实物就只能靠联想。黄荣华深究《红楼梦》色彩背后的技艺,并将其用于当下,让世人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色彩,更还原了当时的技艺。他说:“每个人读《红楼梦》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做餐饮的看里面怎么做菜,造房子的看里面的建筑。我是做色彩的,我一定要把《红楼梦》里面的颜色变为现实可见的色彩。”

 

千万次的尝试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染料植物资源丰富。树皮、树根、树枝、树叶等木本植物,水果、蔬菜、花卉、中药,甚至像葎草、荩草、美洲商路、一枝黄花、飞机草等野草,都是源自我们身边的天然染料。通过变废为宝的使用方式,这些材料可以为纺织品增添多种色彩。黄荣华从棕树叶中提取到嫩黄,从霸王花里提取到黄绿色,从青冈果里提取到灰色,从山竹壳里提取到橘红色,从桂圆壳里提取到驼色⋯⋯他前前后后尝试了1000余种植物,染出七八千种颜色,最终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色卡。

 

化学助剂“零”添加

       植物染有3种染色方法,除了直接染,还原染(蓝染)外,用的最多的就是媒介染。因为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小,甚至不溶于水,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媒介助剂,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让植物显色。而这些媒介助剂,都是从自然界中提炼出来的,不掺杂任何化学助剂。常用的媒介助剂有以下几种:

       草木灰水:利用木材、稻草、麦草,经过完全燃烧成灰后,筛出细灰,取灰加热水搅拌,沉淀之后即可取出澄清灰水。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灰水是最早被利用的漂白剂与媒染剂,灰水不但可让染液发色,还可固色,经过灰水处理所染出的颜色更鲜丽,又不易褪色,利用灰水当媒染剂,能染出明度及彩度较高的色泽。草木灰在蓝染里面起到碱的作用。

       醋:一般常用米醋、乌梅、石榴等酸性汁液,在染色之前加数滴进入染液中。尤其是染红色系的红花,就必须利用乌梅水(乌醋)来中和,才能显出鲜丽的红色。

石灰水:利用生石灰加水搅拌,沉淀后取澄清石灰水即可,但易伤损蚕丝,所以染蚕丝时不取用石灰水为媒染剂,石灰水只用在染棉或麻布上。

       明矾:属于透明结晶,加热水可溶解,尤其和茜草配合,所染出的色泽更鲜丽。在常用的媒介助剂中明矾是应用最多的,特别是使用在红黄色染色中。

       铁:铁是染黑色的重要媒染剂。自制获取铁媒染剂的方式是:取不同的生锈铁钉500克,放入大口瓶内,加入一杯盐及一杯或半杯面粉,再灌入10杯热水,放置10日,过滤瓶内铁钉之后,所得的液体即是染黑的铁媒染剂。也可以直接在中药店或中药市场购买皂矾使用。

       醋酸铜:也就是俗称的蓝矾。在特定颜色上必须用到,如绿色、咖啡色等。

       单宁:含单宁的植物很多,如茶叶、五倍子、石榴皮等,这种物质用于染深色纺织品。

       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染色过程中,能起到染色均匀、鲜艳、节省染料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增色作用。

       生豆浆:用于棉麻纤维改性成蛋白质纤维,起到便于上染的作用。

       其他:还有葡萄糖、食盐、小苏打等。都有辅助染色作用。

       根据不同的颜色和面料选择好媒介助剂后,需要谨慎用量,通常用量占所染面料比重的3%~5%。

 

受人青睐的附加功能

       古老的植物染技艺对保护人们的健康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有很重要的意义,正符合现代人追捧的绿色、安全、环保的观念。

       此外,植物染另一独特的魅力在于许多植物染料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色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而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另外像茶叶这种经济作物,除了新芽用作茶叶外,80%~90%的老叶,都可以用作植物染料原料,而且茶叶富含茶多酚,有较强的抗菌保健功能,用于丝、毛染色可开发高档抗菌保健纺织品。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份的植物,能使纺织品具有杀菌、缓解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来自大自然的植物染丝巾

       正是因此,致力于打造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浙江分院携手中国植物染色非遗技艺传承人黄荣华,共同开发设计了来自大自然的,绿色环保、零污染的植物染莱赛尔丝巾。该丝巾采用了两种纤维交织而成,一种为环保型莱赛尔纤维,即绿纤®,另一种为桑蚕丝。桑蚕丝众所周知,那莱赛尔纤维是什么呢?它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就是因为原料来自于自然界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纤维素,可以100%实现自然降解。由此,该丝巾既拥有莱赛尔纤维的亲肤感和垂坠感,又保有桑蚕丝的丝滑感,触感均柔软、舒适。

       同时每一款丝巾都为纯手工染色与缝制,丝巾上的图案主要采用数码印刷、云染和提花3种方式。云染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染色方法,这种染色技艺使得每一处的褶皱通过染料的浸泡显得清晰而又独特。长按以下图片,扫一扫可进入“九沐天青”小程序商城购买丝巾。

       由于染料原料取自大自然中的植物,即使在同一时节所萃取出的染液也无法做到完全一样,因为植物在每分每秒都呈现着不同的色泽变化。染料生产难以标准化,以及纯手工操作,注定植物染还无法实现工业化,只能满足小众爱好者及对健康品质生活有追求的人群的需求。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李子柒等注重自然生活的博主走红,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植物染,并会自己尝试在家制作。相信在植物染这条路上,黄荣华已经不再是“独行侠”。

  • 技术合作与技术服务:0575-88156509
  • 纺织品检测服务:0575-88156518
  • 产品经营:0575-88156508
  • 传真:0575-88156510
  •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双堰路30号
  • 网址:http://www.ctajn.com.cn
  • 电子邮箱:sxctajn@163.com
  • 邮编:312071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 版权所有 ©2013-2016 ctajn.com.cn
备案号:浙ICP备13028307号-1 公安部备案号:33060202000632
关注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