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院简报
中纺院江南分院2006年第12期简报

  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考察江南分院

12月7日,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寿剑刚、法规处处长马锦跃、高新处副处长余仲飞一行在绍兴市科技局局长沈赤,副局长姚明等领导陪同下,到中纺院江南分院考察指导工作。寿副厅长在听取了江南分院副院长庄小雄对中纺院概况和江南分院的建设情况、发展规划、目前的课题研究以及为企业服务所做工作的介绍之后,对江南分院的纺织科技平台作用表示赞赏,希望江南分院能够很好地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化优势,坚定目标,为打造浙江省纺织工业的先进制造基地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江南分院两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

12月6日,由江南分院与吴江祥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共同合作开发的两项新产品:“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系列装饰织物”和“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功能织物”通过纺织工业协会鉴定,鉴定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姚穆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李金保出席了鉴定会。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两个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我院所做研制报告,审查了项目资料,观看了产品样品,考察了生产现场,认为,“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系列装饰织物”项目采用CAD技术和不同组织原料组合等手段,通过对原料组合、组织结构设计、织造、染整工艺系统试验研究,解决了海岛型超细纤维小花纹大循环绒类织物生产过程中绒感、风格效果变化的技术难题,通过织物组织变化,并在纬向使用有光涤纶DTY和有色(黑色丝)涤纶DTY并合网络丝、精梳棉纱,实现了窗帘用装饰织物明显的光屏蔽效果,明显提高吸湿性,赋予新产品一定的舒适性功能;在经向引入阳离子型涤纶海岛丝新材料,突破麂皮绒织物只使用涤纶海岛复合丝超细纤维和常规涤纶DTY丝的传统,实现了不同海岛丝异色套染效果,使产品花纹色彩得到丰富,开发出了4大类风格性能特点、8大系列花形的30多个花色品种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装饰织物,形成了一整套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装饰织物生产工艺技术,所开发的新产品主要指标达到产品标准和客户要求,其特殊的组织原料组合和染整工艺技术具有一定创新;“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功能织物”项目采用聚氨酯涂层、功能整理剂浸轧和微胶囊等技术手段,通过特殊功能整理剂的合理复配和工艺条件探索,解决了海岛型超细纤维绒类织特功能化整理过程中绒感变化和功能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开发出了分别具有防水透湿、阻燃、抗紫外线和抗菌防螨等功能的系列麂皮绒织物新产品,为合成纤维织物产品升级和功能性麂皮绒新产品开发探索了便捷的技术途经。
    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市科技局,吴江市科技局等专家领导参加了鉴定会。两项新产品均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

  分院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12月25日,江南分院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正式达成合作意向,就共同合作研发“超声波在低温染色中的应用”课题签订合作协议。
    涤纶、毛在传统工艺染色过程中均需使用高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不同风格、不同种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为打破这一技术瓶颈,实现毛、涤的低温染色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为此,分院与东华大学在此项课题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为整合资源,效率最大化,加快基础研究进程,分院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项目合作上达成了共识,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会是染整行业的一次革命。

  分院申报的一项国家发改委纺织行业专项资金项目获得批准

11月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文,江南分院申报的“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得批准,获得200万元的经费支持。中纺院在此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中,共有11个项目获得批准,总计获得33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江南分院作为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国家、浙江省、绍兴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拥有2530平米的办公、实验场所,25名科研人员,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95%以上,并聘请了梅自强院士、周翔院士、贾路桥研究员等十多位纺织界精英作为江南分院的特聘专家,积极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并寻求多种方式为企业服务。
    本次专项资金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缓解贸易摩擦,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对我国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给予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纺织行业产品与技术研发、信息提供和管理人员培训、现代物流和纺织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江南分院获得项目支持不仅是对江南分院既有成绩的肯定,而且对江南分院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作为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江南分院将会越来越大的发挥其纺织科技产业化的作用。

  分院申报的一项2006第二批重大科技专项

重点项目获得批准

本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下达2006年第二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通知,江南分院申报的“筒子纱染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项目位于名单之列。
    “筒子纱染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项目是江南分院科技人员在走访绍兴多家筒子纱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之后,总结提炼出来的筒子纱企业普遍存在的行业共性难题。通过科技厅
组织专家论证及相关部门会审,确立为2006年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可望为整个筒子纱染色行业企业解决织造印染过程中令企业头疼的白色粉末问题。

  分院领导深入企业洽谈合作

11月28日,江南分院高级顾问梅自强院士、副院长庄小雄、宋金保等一行五人到苏州一企业洽谈有关竹纤维产业链合作事宜,双方简要介绍了各自的研究现状,并对进一步的分工合作进行了明确。竹纤维是继大豆蛋白纤维之后,我国又独立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纤维,目前存在两种,一种是纤维素纤维,又称竹原纤维;一种是粘胶纤维,又称竹浆纤维。我院目前正在研制开发的主要为竹原纤维及其后道加工。
    2006年12月21日,我院副院长庄小雄率领各位专家,前往位于绍兴市生态工业园区的浙江帷幄化纤有限公司,全面考察了该公司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状况,与帷幄公司董事长戴金富等详细探讨了该公司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并相互表达了合作意向。

  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被认定为2006年第一批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日前被绍兴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2006第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自200511月建成之后,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经过不断的运作、完善,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1200平米的染整实验室和检测室,15名专业从事染整专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人员,承担着8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为绍兴染整企业服务的工作。

  分院搭桥 构筑产-学合作平台
 
12月25日,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秀宝教授带队一行五人在分院副院长庄小雄、宋金保的陪同下来到浙江中纺新天龙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就有关“自动扫描织物疵点电子系统研究”项目进行了洽谈。
    目前织物在质检过程中基本是靠人工肉眼来检查疵点,不但耗费人力而且效率极低,企业迫切需要简单、方便而又准确、有效的解决办法,质检工人也需要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我院在与东华大学的长期合作中了解到,东华大学在自动扫描织物疵点研究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断的在寻求企业合作研发。企业与大学在江南分院这里找到了接合点,使江南分院平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分院科技合作项目有条不紊进行
 
     2006年12月,我院采用自主技术开发成功的吸湿速干纤维、单组分直接纺细旦纤维和微孔纤维项目进入新的试验阶段。采用吸湿速干纤维开发的袜子产品正在浙江新建纺织有限公司和浙江情怡袜业有限公司(诸暨)进行筒子纱线染色和袜子生产;单组分直接纺细旦纤维已与绍兴亿通纺织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灯芯绒等面料的意向;微孔纤维在浙江中纺新天龙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织造染整阶段,即将用于高档女装面料生产设计。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纺织科技信息港编印


地址:浙江省绍兴袍江工业区教育路66-9号科技创业中心附三楼
电话:0575-8156509  传真:0575-8156510 
E-mail: cuiguixin3@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院简报
中纺院江南分院2006年第12期简报

  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考察江南分院

12月7日,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寿剑刚、法规处处长马锦跃、高新处副处长余仲飞一行在绍兴市科技局局长沈赤,副局长姚明等领导陪同下,到中纺院江南分院考察指导工作。寿副厅长在听取了江南分院副院长庄小雄对中纺院概况和江南分院的建设情况、发展规划、目前的课题研究以及为企业服务所做工作的介绍之后,对江南分院的纺织科技平台作用表示赞赏,希望江南分院能够很好地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化优势,坚定目标,为打造浙江省纺织工业的先进制造基地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江南分院两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

12月6日,由江南分院与吴江祥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共同合作开发的两项新产品:“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系列装饰织物”和“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功能织物”通过纺织工业协会鉴定,鉴定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姚穆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李金保出席了鉴定会。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两个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我院所做研制报告,审查了项目资料,观看了产品样品,考察了生产现场,认为,“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系列装饰织物”项目采用CAD技术和不同组织原料组合等手段,通过对原料组合、组织结构设计、织造、染整工艺系统试验研究,解决了海岛型超细纤维小花纹大循环绒类织物生产过程中绒感、风格效果变化的技术难题,通过织物组织变化,并在纬向使用有光涤纶DTY和有色(黑色丝)涤纶DTY并合网络丝、精梳棉纱,实现了窗帘用装饰织物明显的光屏蔽效果,明显提高吸湿性,赋予新产品一定的舒适性功能;在经向引入阳离子型涤纶海岛丝新材料,突破麂皮绒织物只使用涤纶海岛复合丝超细纤维和常规涤纶DTY丝的传统,实现了不同海岛丝异色套染效果,使产品花纹色彩得到丰富,开发出了4大类风格性能特点、8大系列花形的30多个花色品种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装饰织物,形成了一整套小花纹大循环麂皮绒装饰织物生产工艺技术,所开发的新产品主要指标达到产品标准和客户要求,其特殊的组织原料组合和染整工艺技术具有一定创新;“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功能织物”项目采用聚氨酯涂层、功能整理剂浸轧和微胶囊等技术手段,通过特殊功能整理剂的合理复配和工艺条件探索,解决了海岛型超细纤维绒类织特功能化整理过程中绒感变化和功能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开发出了分别具有防水透湿、阻燃、抗紫外线和抗菌防螨等功能的系列麂皮绒织物新产品,为合成纤维织物产品升级和功能性麂皮绒新产品开发探索了便捷的技术途经。
    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市科技局,吴江市科技局等专家领导参加了鉴定会。两项新产品均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

  分院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12月25日,江南分院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正式达成合作意向,就共同合作研发“超声波在低温染色中的应用”课题签订合作协议。
    涤纶、毛在传统工艺染色过程中均需使用高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不同风格、不同种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为打破这一技术瓶颈,实现毛、涤的低温染色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为此,分院与东华大学在此项课题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为整合资源,效率最大化,加快基础研究进程,分院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项目合作上达成了共识,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会是染整行业的一次革命。

  分院申报的一项国家发改委纺织行业专项资金项目获得批准

11月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文,江南分院申报的“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得批准,获得200万元的经费支持。中纺院在此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中,共有11个项目获得批准,总计获得33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江南分院作为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国家、浙江省、绍兴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拥有2530平米的办公、实验场所,25名科研人员,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95%以上,并聘请了梅自强院士、周翔院士、贾路桥研究员等十多位纺织界精英作为江南分院的特聘专家,积极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并寻求多种方式为企业服务。
    本次专项资金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缓解贸易摩擦,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对我国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给予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纺织行业产品与技术研发、信息提供和管理人员培训、现代物流和纺织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江南分院获得项目支持不仅是对江南分院既有成绩的肯定,而且对江南分院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作为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江南分院将会越来越大的发挥其纺织科技产业化的作用。

  分院申报的一项2006第二批重大科技专项

重点项目获得批准

本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下达2006年第二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通知,江南分院申报的“筒子纱染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项目位于名单之列。
    “筒子纱染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项目是江南分院科技人员在走访绍兴多家筒子纱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之后,总结提炼出来的筒子纱企业普遍存在的行业共性难题。通过科技厅
组织专家论证及相关部门会审,确立为2006年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可望为整个筒子纱染色行业企业解决织造印染过程中令企业头疼的白色粉末问题。

  分院领导深入企业洽谈合作

11月28日,江南分院高级顾问梅自强院士、副院长庄小雄、宋金保等一行五人到苏州一企业洽谈有关竹纤维产业链合作事宜,双方简要介绍了各自的研究现状,并对进一步的分工合作进行了明确。竹纤维是继大豆蛋白纤维之后,我国又独立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纤维,目前存在两种,一种是纤维素纤维,又称竹原纤维;一种是粘胶纤维,又称竹浆纤维。我院目前正在研制开发的主要为竹原纤维及其后道加工。
    2006年12月21日,我院副院长庄小雄率领各位专家,前往位于绍兴市生态工业园区的浙江帷幄化纤有限公司,全面考察了该公司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状况,与帷幄公司董事长戴金富等详细探讨了该公司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并相互表达了合作意向。

  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被认定为2006年第一批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日前被绍兴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2006第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自200511月建成之后,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经过不断的运作、完善,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1200平米的染整实验室和检测室,15名专业从事染整专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人员,承担着8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为绍兴染整企业服务的工作。

  分院搭桥 构筑产-学合作平台
 
12月25日,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秀宝教授带队一行五人在分院副院长庄小雄、宋金保的陪同下来到浙江中纺新天龙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就有关“自动扫描织物疵点电子系统研究”项目进行了洽谈。
    目前织物在质检过程中基本是靠人工肉眼来检查疵点,不但耗费人力而且效率极低,企业迫切需要简单、方便而又准确、有效的解决办法,质检工人也需要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我院在与东华大学的长期合作中了解到,东华大学在自动扫描织物疵点研究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断的在寻求企业合作研发。企业与大学在江南分院这里找到了接合点,使江南分院平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分院科技合作项目有条不紊进行
 
     2006年12月,我院采用自主技术开发成功的吸湿速干纤维、单组分直接纺细旦纤维和微孔纤维项目进入新的试验阶段。采用吸湿速干纤维开发的袜子产品正在浙江新建纺织有限公司和浙江情怡袜业有限公司(诸暨)进行筒子纱线染色和袜子生产;单组分直接纺细旦纤维已与绍兴亿通纺织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灯芯绒等面料的意向;微孔纤维在浙江中纺新天龙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织造染整阶段,即将用于高档女装面料生产设计。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纺织科技信息港编印


地址:浙江省绍兴袍江工业区教育路66-9号科技创业中心附三楼
电话:0575-8156509  传真:0575-8156510 
E-mail: cuiguixin3@163.com

  • 技术合作与技术服务:0575-88156509
  • 纺织品检测服务:0575-88156518
  • 产品经营:0575-88156508
  • 传真:0575-88156510
  •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双堰路30号
  • 网址:http://www.ctajn.com.cn
  • 电子邮箱:sxctajn@163.com
  • 邮编:312071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 版权所有 ©2013-2016 ctajn.com.cn
备案号:浙ICP备13028307号-1 公安部备案号:33060202000632
关注官方公众号